6.6.2 介质访问技术

网络的物理拓扑是网络的较低层或基础,它决定要使用的介质类型以及如何连接不同系统之间的介质。
这些技术驻留在OSI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当一个消息流经一个网络栈时,由每层上的协议和服务进行封装。

1.以太网

以太网是使几台设备能在同一个网络上通信的资源共享技术,以太网通常使用总线型或星型拓扑结构。 以太网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80年代开始商用,并官方命名为IEEE 802.3标准。

以太网通过下列特征进行定义:
* 竞争型技术
* 使用广播和冲突域
* 使用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 支持全双工通信
* 能使用同轴电缆、双绞线或光钎电缆介质
* 由标准IEEE 802.3定义

poc

2.令牌环

与以太网类似,令牌环是支持通信和网络资源共享的LAN介质访问技术。令牌环最初由IBM提出,现在由IEEE 802.5标准定义。它在星型配置的拓扑中采用令牌传递技术。

每台计算机都连接到称为多站访问单元的集中式集线器。这种拓扑结构在物理上是星型的,但是信号和传输数据在逻辑环中传递。
在令牌传递技术中,如果设备没有令牌,那么它就无法将数据传送到网络上。这与以太网有所不同。
令牌环具有若干机制,用于处理可能发生在这种网络上的问题:
主动监控机制能去除那些持续在网络上循环的数据帧。

poc

3.FDDI

光钎分布式数据接口技术由美国国家标准协会提出,它是一种高速令牌传递介质访问技术。FDDI拥有最高为100Mbps的数据传输速率,通常使用光钎电缆作为主干网络。FDDI还通过第二个反向旋转光钎环路来提供默认容错。它在主环出现故障时才会被激活

poc poc FDDI的优点在于能跨远距离告诉工作,而只受到最小的干扰。 poc poc

poc

4.介质共享

无论用到什么类型的介质访问技术,网络传输通道是该网络上所有系统和设备必须共享的主要资源。这个传输通道可以是同轴电缆的令牌环、UTP上的以太网、光钎上的FDDI或者频谱上WIFI。

poc

CSMA

以太网使用CSMA作为访问网络线缆的方法。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CSMA:CSMA/CD和CSMA/CA poc

冲突域

指的是抢夺或竞争相同的共享通信介质的一组计算机 poc

限制与控制广播域和冲突域的另一个好处是使入侵者更难以进入网络侦听网络并获取有用的信息。
轮询
第三种LAN介质共享方法是轮询。
轮询是监控多个设备和控制网络访问传输的方法。如果使用轮询来监控设备,那么主设备会每隔一段时间就与每个从设备通信以检查其状态。

5.传输方法

如果数据包需要从源计算机到达一个特定的系统,那么会使用单播传输方法。
如果数据包需要到达一组特定的系统,那么发送系统会使用多播方法。
如果系统想让其子网上的所有计算机都能接收到消息,那么会使用广播。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